雾凇沆砀什么意思(“雾凇沆砀”四个字,有多少人写错?)

发布时间:2025-01-08 11:17:33


古诗文默写不简单

上学期期末考试,有一道古诗文默写题:

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有一半的同学都答错了。就连语文成绩在130的同学,这道题都答错了!

难道这个题就那么难吗?

其实题目并不难,错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同学都对默写题比较轻视,以为会背诵就可以。

其实在平时训练中我也发现,有很多古诗文默写题,同学们都会背诵,但是一写就错。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为什么会背诵却一写就错了?

究其原因,多数同学都是死记硬背,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所以在没写的时候就写成了错别字。

比如说“雾凇沆砀”这四个字,大多数同学都写成了“雾淞沆荡”。

这就是对“雾凇沆砀”这四个字没有透彻的理解。

这句话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作者是张岱。

原文如下: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游记以回忆的方式运用淡雅的语言技术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意致,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原文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时产生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仿佛创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雾凇沆砀”的意思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雾凇”指的是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在北方也叫树挂。

凇,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是:名词,云雾或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

“沆砀”的意思是,白汽弥漫的样子。

这里的“沆”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词,水广阔无边的样子;二是名词,指白色的雾气。很明显,在这里,第二种解释比较适用。

“砀”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名词,有花纹的石头;二是动词,通“荡”,摇动,冲击。很明显,在这里,第二种解释比较适用。

很多很多同学在答卷中都把“雾凇沆砀”,写一成了“雾淞沆砀”或写成了“雾淞沆荡”。


诗文默写也要引起重视

近几年来,中考语文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古诗文默写是必考题目,而且分值越来越高,最高的达到20分。

诗文背诵令很多同学头痛,但是只要能够熟读,理解,然后再去背诵,就会事半功倍,而且不容易遗忘。

也有一部分同学能够背诵,但是一写就错,根源就在于死记硬背,对原文内容以及字词含义没有透彻理解,所以在默写的时候才会写出错别字。

找到病症,应该引起我们广泛重视。能够全文背诵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已经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代价,如果在考试的时候掉以轻心,就得不偿失了。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古诗文默写,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到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