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丽江,一定要到束河古镇来,因为这里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在这里,你能寻得着最古老、最淳朴的纳西民族的痕迹。
束河,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说叫束河,镇里并没有叫束河的河流。其实束河古镇里有三条河——青龙河、九鼎河和疏河,它们自北边的玉龙雪山上蜿蜒而下,穿越古镇而过。
三条河流在进镇之处汇集成了三个潭——青龙龙潭、九鼎龙潭和束河龙潭,其中青龙龙潭中溢出的水蜿蜒于村中道旁,于是,束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清泉之乡。
地势高旷、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的束河地区,不仅利于游牧,也适合农耕。早些时候
,逐水草而居的纳西先民们看中了这个地方,束河便成为丽江坝子最早的民居点之一。
今天,在束河的开文行政村有个东康自然村,村子里的大批何姓居民,历史上称为“何家灿”(和氏寨子),他们是丽江最早的纳西部落居民之一。
当年忽必烈率军进入丽江之时,在金沙江边与和氏部族发生战斗。后来,他在石鼓设立了“茶罕章管明官”和“丽江宣抚司”,都以何氏为首领,由此可见何氏当时在丽江的地位。
当初,先民们定居束河,引水入村,充分利用玉龙雪山这个大水源,为自己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
在镇里,我们看到了"三眼井":将一股泉水分为三塘储水,第一眼做饮用水,第二眼做洗菜水,第三眼做洗涤水;下方的井水不会污染上方的井水,但上面的井水可以被下方井重复利用。
从这种储水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纳西先民们珍惜资源、敬畏自然,珍爱环境的生活方式。
四方街地处束河古镇的中心。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广场,虽说只有八百多平方米,却是四通八达:往东南到大研,往西北通白沙,往南到黄山,往西北至文海。
广场上集中了镇上最大的店铺,镇上所有的主要道路都可以通到这里。
在历史上,四方街是古镇上"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是茶马古道沿线马帮贸易活动的物资集散地:四方商客和村民们云集于此,或进行商品交易,或开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得到,这里曾经马儿鸣嘶、人声鼎沸,茶铺、铁匠铺、饭馆林立,极其热闹。
这里也是供奉财神的地方,来往的马帮都要在此祭拜,祈求买卖顺利,能卖好价钱。
到了晚上,集市上依然灯火辉煌,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火把,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为束河八景之一。
其实,早在清朝,乾隆《丽江府志略》中就出现了“市肆”一栏,其中有府城、白沙、束河、七和四个,这说明束河是当时丽江坝子中最早的集市之一。
四方街西20余米处,有青龙桥横跨于青龙河上。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长28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是丽江坝子中规模最大的古石桥。桥的中轴线,面对着树木葱茏的聚宝山。桥出自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相传藏传佛教大师葛玛巴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至今,有人还能在桥上找到"仙人”的“脚印"。
我横看竖看,左看右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看到什么脚印;只是这座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而斑驳苍老的古桥,这平缓的、便于马帮行走的桥面,让我想起那古老的马帮,仿佛听到“得得得”的马蹄声在空中回响……
过青龙桥,可抵达木氏土司的别墅兼参佛之地“解脱林”。木氏土司当年之所以修建此桥,大抵就是为了方便进出解脱林。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九日,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是从这座桥进入芝山解脱林的,他在日记中记述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这里的“十和”,就是束河古镇在古代的名称。
在木氏土司的统治中心西移石鼓和南迁大研镇之前,岩脚是木氏土司的政治中心,白沙是木氏土司的文化中心,而束河,是木氏土司的经济中心。
从四方街沿熟河向熟河龙潭方向走,半路遇到一个叫茶博巷的小巷子,巷子的尽头就是鼎鼎有名的茶马古道博物馆。
茶博馆,也称大觉宫。据介绍,这座古建筑非常珍贵,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里面的六幅壁画和白沙壁画一样,也是云南仅存的明代壁画的典范。
自然,从这里也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极好场所。
可惜,因为修缮,大觉宫大门紧闭,谢绝参观。
虽说心里甚觉遗憾,但巷子里白墙壁上的几副壁画和解说,还是略微弥补了一点内心的缺憾。
茶马古道上的“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
康藏属于高寒地区,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所以,那里的藏民常常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由于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藏民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
藏区不生产茶,但藏区和川、滇边地产良马,而内地的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又需要大量的骡马,这样,“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了。
唐朝时,除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带去了饮茶习俗,并使藏族人养成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习惯,茶叶成为藏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
唐玄宗的时期,唐蕃关系紧张,唐王曾以禁止茶叶进藏作为制裁手段。而吐蕃则利用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打通的滇藏通道,利用与南诏的友好关系,从云南得到所需之茶,从这时(八世纪中叶)起,滇藏通道正式变为“茶马古道”,云南茶叶绕开长江天险,翻越西马拉雅山,从西藏到达印度,又从印度进入欧洲。
那时,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川流不息。
历史上的滇藏线茶马古道,主要有三大道路:一条由丽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九鼎龙潭在龙泉山下,俗称龙泉寺。在葳蕤的古树中,掩映着一泓碧水。
九鼎这个的名字,源自潭对面的另一座山——西山,山上有九座山峰,形如九鼎。
走近看时,见潭内水草妙曼,游鱼戏水,且有玉龙雪山倒影其中,甚有意境,难怪会成为束河八景之一——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又是束河八景之一——“断碑敲音”。
使得龙潭更加出色的,是潭边一座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寺院。
寺院名叫“三圣宫”,里面供奉着三位神仙。
西面正殿供奉的是观音。
北面厢房供奉的是龙王,登此楼远眺,湖光山色、田畴润绿尽收眼底,好一派田园牧歌之景色!
据说,在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极有情趣,所以,文人墨客常常登楼,赏月、吟诗、作画,于是,这也成为束河一景,,就做“龙门望月”。
东楼没有供奉,但它的楼基是直接坐在水中的。
南面厢房供奉的是大军事家孙膑。
在民间,孙膑不单单被视为是一个军事家,还被封了五个神——制鞋业神、皮革业神、烧炭业神、豆腐业神和泥塑业神。
说他是皮革业神,是因为被庞涓挖膝之后只好跪步行走,他想到用皮张来裹缠保护膝部。由于带毛的原皮非常硬,膝部被磨得很疼,他就将皮子去毛并想办法使其柔软,这样,用起来舒服,缝制也方便。皮革这个行业,便是从此而来,孙膑也成了这个行业的始祖。
明朝时期,木氏土司从到云南囤军的内地移民当中招募了许多工匠进入丽江,其中将皮匠和铁匠安置在束河,从那时起,束河青龙河以西的山脚下,便出现了以外来匠户为主的村落。
随着茶马古道的发展,对各种商品需求越来越大,皮货也是一样的:皮鞋、皮具、皮器……束河也成了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同时也成了重要的皮毛集散之地。
显而易见,这个“三圣宫”中的孙膑,是作为
皮匠祖师被供奉的。
据离九鼎龙潭不远处,有个挑水巷,茶马王故居纪念馆就在这个巷子里。
茶马王故居,是当时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座古朴的纳西族小院,院内花木扶疏,环境优雅。
正房内原样保留着马帮头卧室,有老床和纳西族及藏族式样的家具,古色古香,风格独特。屋子里挂着当年马帮的画像、照片。
院子里有一座祠堂,里面供奉着马帮各位先人的牌位。
沿青龙河向南走,在熟河与青龙河之间,有一处低地,叫哈里谷,谷内有条乡村国际酒吧街。
"哈里谷",是纳西语音译,意为"休闲、聊天和散心的地方";顾名思义,这条坐落青龙河畔的酒吧街,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有时候,街上也会有实景演出。
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纳西族民居风格建设的,有传统的三房一照壁式建筑,也有四合五天井式的,它们与周围原住居民的古村落浑然一体,是一个领略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好地方。
在束河街道的墙上和牌子上,古老的象形文字随处可见,这些文字很漂亮,姑娘小伙们纷纷上前和它们合照留影。
是的,这些文字不简单,它们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
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纳西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拥有了自己的语言——纳西语和自己的文字——东巴文。
东巴文化以纳西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大约形成于唐宋时期。
就像其他原始宗教一样,也是笃信万物有灵,属于多神教。
现在,由1400多个东巴文单字写成的东巴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存留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中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的东巴文,是现今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可惜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我也一样,看着这些不知所云的文字,一头雾水,拼命乱猜。
在西边莲花山脚的山坡上,有个石莲寺,也是束河八景之一,寺内的灵洞,是第十世大宝法王邱英多杰禅修圣地,他在丽江呆了十年,就在这个灵洞内禅修了六年。
现在的束河古镇,已经没有贸易的车马,路上的马和马车,都是供游人骑和坐的,但人们只要来到这里,就会想像到那条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从云南向西北横上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的神秘古道,想像到那些千百年来在这条“茶马古道”上默默穿行着的马帮,想象得到那时小镇内商号林立、马帮云集的繁忙景象。
是的,束河古镇确实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之一,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也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的典范啊!